close
一把刀實用查詢📘

藥品查詢/達原飲



索引目錄: 常用西藥 常用中藥 藥酒大全

簡要介紹

【方名】:達原飲

【出處】:《溫疫論》

【分類】:和解劑-和解少陽

【組成】:檳榔(6克) 厚樸(3克) 草果仁(15克) 知母(3克) 芍藥(3克) 黃芩(3克) 甘草(1.5克)

【方訣】:

【功用】:開達膜原,辟穢化濁。

【主治】:溫疫或瘧疾,邪伏膜原證。憎寒壯熱,或一日三次,或一日一次,發無定時,胸悶嘔惡,頭痛煩躁,脈弦數,舌邊深紅,舌苔垢膩,或苔白厚如積粉。(本方常用於瘧疾、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腦炎屬溫熱疫毒伏于膜原者。)

【用法】:上用水二盅,煎八分,午後溫服(現代用法:水煎服)。

【禁忌】:斟酌。

【附方】:柴胡達原飲(《重訂通俗傷寒論》)、清脾飲(《濟生方》)

【方解】:本方是為溫疫穢濁毒邪伏于膜原而設。《重訂通俗傷寒論》說:“膜者,橫膈之膜;原者,空隙之處。外通肌腠,內近胃腑,即三焦之關鍵,為內外交界之地,實一身之半表半裏也。”《溫疫論》說:“疫者感天地之癘氣,……邪從口鼻而入,則其所客,內不在臟腑,外不在經絡,舍於伏膂之內,去表不遠,附近於胃,乃表裏之分界,是為半表半裏,即《針經》所謂‘橫連膜原’者也。”溫疫邪入膜原半表半裏,邪正相爭,故見憎寒壯熱;溫疫熱毒內侵入裏,導致嘔惡、頭痛、煩躁、苔白厚如積粉等一派穢濁之候。此時邪不在表,忌用發汗;熱中有濕,不能單純清熱;濕中有熱,又忌片面燥濕。當以開達膜原,辟穢化濁為法。方用檳榔辛散濕邪,化痰破結,使邪速潰,為君藥。厚朴芳香化濁,理氣祛濕;草果辛香化濁,辟穢止嘔,宣透伏邪,共為臣藥。以上三藥氣味辛烈,可直達膜原,逐邪外出。凡溫熱疫毒之邪,最易化火傷陰,故用白芍、知母清熱滋陰,並可防諸辛燥藥之耗散陰津;黃芩苦寒,清熱燥濕,共為佐藥。配以甘草生用為使者,既能清熱解毒,又可調和諸藥。全方合用,共奏開達膜原,辟穢化濁,清熱解毒之功,可使穢濁得化,熱毒得清,陰津得複,則邪氣潰散,速離膜原,故以“達原飲”名之。

【化裁】:若兼脅痛、耳聾、寒熱、嘔而口苦,此邪熱溢于少陽經,本方加柴胡以引經;若兼腰背項痛,此邪熱溢於太陽經,本方加羌活以引經;若兼目痛、眉棱骨痛、眼眶痛、鼻幹不眠,此邪熱溢于陽明經,本方加幹葛以引經。

【附注】:本方為治療溫疫初起或瘧疾,邪伏膜原的常用方。臨床應用以憎寒壯熱,舌紅苔垢膩如積粉為辨證要點。

     

     方劑比較:

      達原飲、柴胡達原飲、清脾飲三方均能主治瘧疾,組成中均有厚樸、草果、黃芩甘草四味,均可燥濕清熱。但達原飲重用檳榔辛散濕邪,且配知、芍清熱滋陰,防諸辛燥之品耗傷陰津;柴胡達原欽則無知、芍之滋膩,而用柴胡、枳殼、桔梗、青皮、荷梗、檳榔,具有透邪外出,升降氣機,通暢三焦之功;清脾飲則配柴胡、青皮、白術、茯苓、半夏,治療痰濕阻于膜原(半表半裏),而成瘧者。

【文獻】:方論 吳又可《溫疫論》卷上:“檳榔能消能磨,除伏邪,為疏利之藥,又除嶺南瘴氣;厚樸破戾氣所結;草果辛烈氣雄,除伏邪盤踞,三味協力,直達其巢穴,使邪氣潰敗,速離膜原,是以為達原也。熱傷津液,加知母以滋陰;熱傷營氣,加白芍以和血;黃芩清燥熱之餘;甘草為和中之用。以後四品,乃調和之劑,如渴與飲,非拔病之藥也。”

【研究】:

【運用】:

【序號】:28

關于“藥品查詢/達原飲”的用戶留言:

目前暫無留言

新增相關留言✍


返回首頁 | 📱 行動版 | 電腦版 💻
2009-2024 v1.22 a-j-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