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把刀實用查詢📘

藥品查詢/炙甘草湯(複脈湯)



索引目錄: 常用西藥 常用中藥 藥酒大全

簡要介紹

【方名】:炙甘草湯(複脈湯)

【出處】:《傷寒論》

【分類】:補益劑-氣血雙補

【組成】:炙甘草(12克) 生薑(9克) 桂枝(9克) 人參(6克) 生地黃(50克) 阿膠(6克) 麥門冬(10克) 麻仁(10克) 大棗(10枚)

【方訣】:

【功用】:益氣滋陰,通陽複脈。

【主治】:1.陰血陽氣虛弱,心脈失養證。脈結代,心動悸,虛羸少氣,舌光少苔,或質幹而瘦小者。2.虛勞肺症。乾咳無痰,或咳吐涎沫,量少,形瘦短氣,虛煩不眠,自汗盜汗,咽幹舌燥,大便幹結,脈虛數。(本方常用於功能性心律不齊、期外收縮、冠心病、風濕性心臟病、病毒性心肌炎、甲狀腺功能亢進等而有心悸氣短、脈結代等屬陰血不足,陽氣虛弱者。)

【用法】:上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內膠烊消盡,溫服一升,日三服(現代用法:水煎服,阿膠烊化,沖服)。

【禁忌】:斟酌。

【附方】:加減複脈湯(《溫病條辨》)

【方解】:本方是《傷寒論》治療心動悸、脈結代的名方。其證是由傷寒汗、吐、下或失血後,或雜病陰血不足,陽氣不振所致。陰血不足,血脈無以充盈,加之陽氣不振,無力鼓動血脈,脈氣不相接續,故脈結代;陰血不足,心體失養,或心陽虛弱,不能溫養心脈,故心動悸。治宜滋心陰,養心血,益心氣,溫心陽,以複脈定悸。方中重用生地黃滋陰養血為君,《名醫別錄》謂地黃“補五臟內傷不足,通血脈,益氣力”。配伍炙甘草、人參、大棗益心氣,補脾氣,以資氣血生化之源;阿膠、麥冬、麻仁滋心陰,養心血,充血脈,共為臣藥。佐以桂枝、生薑辛行溫通,溫心陽,通血脈,諸厚味滋膩之品得姜、桂則滋而不膩。用法中加清酒煎服,以清酒辛熱,可溫通血脈,以行藥力,是為使藥。諸藥合用,滋而不膩,溫而不燥,使氣血充足,陰陽調和,則心動悸、脈結代,皆得其平。

     

      虛勞肺痿屬氣陰兩傷者,使用本方,是用其益氣滋陰而補肺,但對陰傷肺燥較甚者,方中姜、桂、酒減少用量或不用,因為溫藥畢竟有耗傷陰液之弊,故應慎用。

     

      本方與生脈散均有補肺氣,養肺陰之功,可治療肺之氣陰兩虛,久咳不已。但本方益氣養陰作用較強,斂肺止咳之力不足,重在治本,且偏于溫補,陰虛肺燥較著或兼內熱者不宜;而生脈散益氣養陰之力雖不及本方,因配伍了收斂的五味子,標本兼顧,故止咳之功甚于炙甘草湯,且偏於清補,臨證之時可斟酌選用。

【化裁】:方中可加酸棗仁、柏子仁以增強養心安神定悸之力,或加龍齒、磁石重鎮安神;偏於心氣不足者,重用炙甘草、人參;偏于陰血虛者重用生地、麥門冬;心陽偏虛者,易桂枝為肉桂,加附子以增強溫心陽之力;陰虛而內熱較盛者,易人參為南沙參,並減去桂、薑、棗、酒,酌加知母、黃柏,則滋陰液降虛火之力更強。

【附注】:本方為陰陽氣血並補之劑。臨床應用以脈結代,心動悸,虛羸少氣,舌光色淡少苦為辨證要點。

【文獻】:方論 羅美《古今名醫方論》卷1錄柯琴:“仲景於脈弱者,用芍藥以滋陰,桂枝以通血,甚則加人參以生脈;未有地黃、麥冬者,豈以傷寒之法,義重護陽乎?抑陰無驟補之法與?此以心虛脈代結,用生地為君,麥冬為臣,峻補真陰,開後學滋陰之路。地黃、麥冬味雖甘而氣大寒,非發陳蕃莠之品,必得人參、桂枝以通脈,生薑、大棗以和營,阿膠補血,酸棗安神,甘草之緩不使速下,清酒之猛捷于上行,內外調和,悸可寧而脈可複矣。酒七升,水八升,只取三升者,久煎之則氣不峻,此虛家用酒之法,且知地黃、麥冬得酒良。”

     

     《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傷寒脈結代,心動悸,炙甘草湯主之。”

【研究】:

【運用】:

【序號】:93

關于“藥品查詢/炙甘草湯(複脈湯)”的用戶留言:

目前暫無留言

新增相關留言✍


返回首頁 | 📱 行動版 | 電腦版 💻
2009-2024 v1.22 a-j-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