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把刀實用查詢📘

藥品查詢/四逆湯



索引目錄: 常用西藥 常用中藥 藥酒大全

【方名】:四逆湯

【出處】:《傷寒論》

【分類】:溫裏劑-回陽救逆

【組成】:附子(15克) 幹薑(6克) 炙甘草(6克)

【方訣】:

【功用】:回陽救逆。

【主治】:心腎陽衰寒厥證。四肢厥逆,惡寒蜷臥,神衰欲寐,面色蒼白,腹痛下利,嘔吐不渴,舌苔白滑,脈微細。(本方常用於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急性胃腸炎吐瀉過多、或某些急證大汗而見休克屬陽衰陰盛者。)

【用法】: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再服。強人可大附子一枚,幹薑三兩(現代用法:水煎服)。

【禁忌】:若服藥後出現嘔吐拒藥者,可將藥液置涼後服用。本方純用辛熱之品,中病手足溫和即止,不可久服。真熱假寒者忌用。

【附方】:通脈四逆湯(《傷寒論》)、四逆加人參湯(《傷寒論》)、白通湯(《傷寒論》)、參附湯(《正體類要》)

【方解】:本方證乃因心腎陽衰,陰寒內盛所致。陽氣不能溫煦周身四末,故四肢厥逆。惡寒蜷臥;不能鼓動血行,故脈微細。《素問·生氣通天論》日:“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今心陽衰微,神失所養,則神衰欲寐;腎陽衰微,不能暖脾,升降失調,則腹痛吐利。此陽衰寒盛之證,非純陽大辛大熱之品,不足以破陰寒,回陽氣,救厥逆。故方中以大辛大熱之生附子為君,入心、脾、腎經,溫壯元陽,破散陰寒,回陽救逆。生用則能迅達內外以溫陽逐寒。臣以辛熱之幹薑,入心、脾、肺經,溫中散寒,助陽通脈。附子與幹薑同用,一溫先天以生後天,一溫後天以養先天,相須為用,相得益彰,溫裏回陽之力大增,是回陽救逆的常用組合。炙甘草之用有三:一則益氣補中,使全方溫補結合,以治虛寒之本;二則甘緩薑、附峻烈之性,使其破陰回陽而無暴散之虞;三則調和藥性,並使藥力作用持久,是為佐藥而兼使藥之用。綜觀本方,藥簡力專,大辛大熱,使陽複厥回,故名“四逆湯”。

     

【化裁】:通脈四逆湯、四逆加人參湯、白通湯均為《傷寒論》中治療少陰陽虛證的主要方劑,是在四逆湯基礎上加減衍化而來,但各有深意,應用時須加以區別。

     

      (1)通脈四逆湯證除“少陰四逆”外,更有“身反不惡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幹嘔,或咽痛,或利止,脈不出”等,是陰盛格陽、真陽欲脫之危象,所以在四逆湯的基礎上重用薑、附用量,冀能陽回脈複,故方後注明“分溫再服,其脈即出者愈”。若吐下都止,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脈微欲絕者,是真陰真陽大虛欲脫之危象,故加苦寒之膽汁,既防寒邪拒藥,又引虛陽複歸於陰中,亦是反佐之妙用。是以方後注明:“無豬膽,以羊膽代之”。

     

      (2)四逆湯證原有下利,若利止而四逆證仍在,是氣血大傷之故。所以于四逆湯中加大補元氣之人參以益氣固脫,使陽氣回復,陰血自生。臨床凡是四逆湯證而見氣短、氣促者,均可用四逆加人參湯急救。

     

      (3)白通湯即四逆湯去甘草,減少幹薑用量,再加蔥白而成。主治陰寒盛于下焦,急需通陽破陰,以防陰盛逼陽,所以用辛溫通陽之蔥白,合薑、附以通陽複脈。因下利甚者,陰液必傷,所以減幹薑之燥熱,寓有護陰之意。若利不止,厥逆無脈,幹嘔煩者,是陰寒盛于裏,陽氣欲上脫,陰氣欲下脫之危象,所以急當用大辛大熱之劑通陽複脈,並加膽汁、人尿滋陰以和陽,是反佐之法。原文有“服湯,脈暴出者死,微續者生。”方後還有“若無膽,亦可用”,可知重在人尿。這些都是白通加豬膽汁湯證治精細之處,與通脈四逆湯之“無豬膽,以羊膽代之”之反佐法,皆有深意,須詳加領悟。

     

      (4)參附湯為峻補陽氣以救暴脫之劑。除上述主治外,凡大病虛極欲脫,產後或月經暴崩,或癰瘍久潰,血脫亡陽等,均可用本方救治。但一俟陽氣來複,病情穩定,便當辨證調治,不可多服,免純陽之品過劑,反致助火傷陰耗血。

【附注】:本方是回陽救逆的基礎方。臨床應用以四肢厥逆,神衰欲寐,面色蒼白,脈微細為辨證要點。

【文獻】:方論 許宏《金鏡內台方議》卷7:“今此四逆湯,乃治病在於裏之陰者用也。且下利清穀,脈沉無熱,四肢厥逆,脈微,陽氣內虛,惡寒脈弱,大吐大下,元氣內脫,若此諸證,但是脈息沉遲微澀,虛脫不飲水者,皆屬於陰也。必以附子為君,以溫經濟陽,以幹薑為臣,輔甘草為住為使,以調和二藥而散其寒也。”

     

     《傷寒論·辨少陰病脈證並治》:“少陰病,脈沉者,急溫之,宜四逆湯。”

     《傷寒論·辨霍亂病脈證並治》:“吐利汗出,發熱惡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湯主之。”

【研究】:

【運用】:

【序號】:44

關于“藥品查詢/四逆湯”的用戶留言:

目前暫無留言

新增相關留言✍


返回首頁 | 📱 行動版 | 電腦版 💻
2009-2024 v1.22 a-j-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