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把刀實用查詢📘

藥品查詢/半夏瀉心湯



索引目錄: 常用西藥 常用中藥 藥酒大全

簡要介紹

【方名】:半夏瀉心湯

【出處】:《傷寒論》

【分類】:和解劑-調和腸胃

【組成】:半夏(9克) 黃芩(6克) 幹薑(6克) 人參(6克) 炙甘草(6克) 黃連(3克) 大棗(4枚)

【方訣】:

【功用】:寒熱平調,消痞散結。

【主治】:寒熱錯雜之痞證。心下痞,但滿而不痛,或嘔吐,腸雞下利,舌苔膩而微黃。(本方常用於急慢性胃腸炎、慢性結腸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屬中氣虛弱,寒熱互結者。)

【用法】:上七味,以水一鬥,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現代用法:水煎服)。

【禁忌】:本方主治虛實互見之證,若因氣滯或食積所致的心下痞滿,不宜使用。

【附方】:生薑瀉心湯(《傷寒論》)、甘草瀉心湯(《傷寒論》)、黃連湯(《傷寒論》)

【方解】:此方所治之痞,原系小柴胡湯證誤行瀉下,損傷中陽,少陽邪熱乘虛內陷,以致寒熱錯雜,而成心下痞。痞者,痞塞不通,上下不能交泰之謂;心下即是胃脘,屬脾胃病變。脾胃居中焦,為陰陽升降之樞紐,今中氣虛弱,寒熱錯雜,遂成痞證;脾為陰髒,其氣主升,胃為陽腑,其氣主降,中氣既傷,升降失常,故上見嘔吐,下則腸鳴下利。本方證病機較為複雜,既有寒熱錯雜,又有虛實相兼,以致中焦失和,升降失常。治當調其寒熱,益氣和胃,散結除痞。方中以辛溫之半夏為君,散結除痞,又善降逆止嘔。臣以幹姜之辛熱以溫中散寒;黃芩黃連之苦寒以泄熱開痞。以上四味相伍,具有寒熱平調,辛開苦降之用。然寒熱錯雜,又緣於中虛失運,故方中又以人參、大棗甘溫益氣,以補脾虛,為佐藥。使以甘草補牌和中而調諸藥。綜合全方,寒熱互用以和其陰陽,苦辛並進以調其升降,補瀉兼施以顧其虛實,是為本方的配伍特點。寒去熱清,升降複常,則痞滿可除、嘔利自愈。

【化裁】:本方即小柴胡湯去柴胡、生薑,加黃連、幹姜而成。因無半表證,故去解表之柴胡、生薑,痞因寒熱錯雜而成,故加寒熱平調之黃連、幹薑,變和解少陽之劑,而為調和腸胃之方。後世師其法,隨證加減,廣泛應用於中焦寒熱錯雜、升降失調諸症。濕熱蘊積中焦,嘔甚而痞,中氣不虛,或舌苔厚膩者,可去人參、甘草、大棗、幹薑,加枳實、生薑以下氣消痞止嘔。

【附注】:本方為治療中氣虛弱,寒熱錯雜,升降失常而致腸胃不和的常用方;又是體現調和寒熱,辛開苦降治法的代表方。臨床應用以心下痞滿,嘔吐瀉利,苔膩微黃為辨證要點。

     

     方劑比較:

      生薑瀉心湯即半夏瀉心湯減幹薑二兩,加生薑四兩而成。方中重用生薑,取其和胃降逆,宣散水氣而消痞滿,配合辛開苦降、補益脾胃之品,故能用治水熱互結於中焦,脾胃升降失常所致的痞證。甘草瀉心湯即半夏瀉心湯加重炙甘草用量而成,方中重用炙甘草調中補虛,配合辛開苦降之品,故能用治胃氣虛弱,寒熱錯雜所致的痞證。黃連湯即半夏瀉心湯加黃連二兩,並以黃芩易桂枝而成,本方證為上熱下寒,上熱則欲嘔,下寒則腹痛,故用黃連清上熱,幹姜、桂枝溫下寒,配合半夏和胃降逆,參、草、棗補虛緩急。全方溫清並用,補瀉兼施,使寒散熱清,上下調和,升降複常,則腹痛嘔吐自愈。

      綜上諸方,或一二味之差,或藥量有異,雖辛開苦降,寒熱並調之旨不變,而其主治卻各有側重。正如王旭高所說:“半夏瀉心湯治寒熱交結之痞,故苦辛平等;生薑瀉心湯治水與熱結之痞,故重用生薑以散水氣;甘草瀉心湯治胃虛氣結之痞,故加重甘草以補中氣而痞自除。”至於黃連湯寒熱並調,和胃降逆,則治上熱下寒的腹痛欲嘔之證。由此可見,方隨法變,藥因證異,遣藥組方必先謹守病機,方能應手取效。

【文獻】:方論 吳昆《醫方考》卷1:“傷寒下之早,胸滿而不痛者為痞,此方主之。傷寒自表入裏,……若不治其表,而用承氣湯下之,則傷中氣,而陰經之邪乘之矣。以既傷之中氣而邪乘之,則不能升清降濁,痞塞於中,如天地不變而成否,故曰痞。瀉心者,瀉心下之邪也。姜、夏之辛,所以散痞氣;芩、連之苦,所以瀉痞熱;已下之後,脾氣必虛,人參、甘草、大棗所以補脾之虛。”

     

     《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柴胡不中與之,宜半夏瀉心湯。”

【研究】:

【運用】:

【序號】:18

關于“藥品查詢/半夏瀉心湯”的用戶留言:

目前暫無留言

新增相關留言✍


返回首頁 | 📱 行動版 | 電腦版 💻
2009-2024 v1.22 a-j-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