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把刀實用查詢📘

汽車車標/東風日產



東風日產

  日產是日本三大汽車製造商之一,也是第一家開始製造小型datsun轎車和汽車零件的製造商。公司十分著重技術的研發,從1980年代起,日產便堅持將其銷售額的5%用於產品研發。目前日產旗下擁有眾多高級轎車品牌,諸如infinity(無限)、cefiro(風度)、cedric(公爵)等等。車壇有“科技的日產、銷售的豐田”的說法。這一說法將這家全世界第四大汽車廠,予以了明確的定位。  

  日產的誕生   1933年12月26日,由日本產業公司出資600萬日元、戶田鑄物公司出資400萬日元,成立了註冊資本1000萬日元的'汽車製造股份公司'。兩公司的社長鯰川義介新任新公司社長。在1934年5月30日舉行的第一屆定期股東大會上,汽車製造股份公司更名為'日產汽車公司',同時,由日本產業公司接收了戶田鑄物持有的該公司全部股份,'日產'正式成立了。

  在當時的日本、汽車工業是其他機構都不願意做的事業,就連三井、三菱、住友這樣的大財閥都不願涉足。理由很簡單:誰都無法承受每年2500萬日元的虧損壓力。為此,鯰川義介已經做好了五六年內每年虧損2500萬日元的準備。當然,這種魄力與他手下被稱為日產康采恩的日本產業集團的強大支持是分不開的。日本產業是鯰川義介將久原礦業改組後於1928年出資5000萬日元創立的控股公司,其麾下擁有日本礦業、日立製作所、戶田鑄物等企業。為了能夠與美國的轎車工業相抗衡,高瞻遠矚的鯰川義介將主要精力集中在日產汽車這一日本第一家真正的汽車企業的建設之中。

  達特桑(datsun)之史

  達特桑(datsun)汽車原是由戶田鑄物汽車部大阪工廠生產的,產量極低。1931年10輛,1932年150輛,1933年202輛。日產汽車公司的創立加速了這一品牌的發展。1934年4月底完工的日產橫濱工廠1期工程,使達特桑由配件生產轉向底盤年產達到1170輛。1935年4月,橫濱工廠實現了從底盤到車身的流水線生產,在日本站先確立了流水線作業的汽車生產方式,加上大阪工廠的產量,年產達特桑達3800輛。1936年大阪工廠停止生產,但僅橫濱工廠就生產了6163輛。1937年,也就是在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的當年,日產上馬了nissan車的生產,達特桑達到了8353輛的高點,實現批量生產。達特桑在當時的日本受到歡迎,成為微型車的代名詞。據說它成功一大原因是價格低廉,適合日本的路況,油耗少,由此得以迅速普及,特別是在計程車行業。

  搶佔市場

  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日產的發展受到了戰爭的嚴重影響。1945年9月,美軍司令部規定,禁止轎車的生產。直到1947年6月,才開始允許利用庫存零部件每年組裝排量1.5升以下的微型轎車300輛、大型轎車50輛。可以說,1947年是日產汽車形勢最為危急的一年。由於當時正值通貨膨脹和物資統管時期,公司的赤字和債務與日俱增,同時,由於金融機構的融資制度進一步變嚴,銀行貸款也受到了限制,使日產陷入內外交困的境地。為了突破危機,11月,日產成立了突破危機運動總部,下設7個分組。結果nissan車從10月份的155輛上升到11月的230輛、12月的430輛;初步扭轉了公司經營的不利局面。 1952年,日立與英國奧斯丁汽車公司開始進行技術合作,開發出達特桑210型車,其後,開始了日本首次向北美的汽車出口。達特桑210一經推出就在競爭激烈的澳大利亞拉力賽中勇奪桂冠,展示了與國外名車一比高低的決心。當時,日本轎車的需求505為計程車,45%為政府機關和公務用車,私人用車很少,同中國的情況十分類似。為了確定公司未來的市場發展方向,日產開始了大規模的市場調查,分析了用戶的需求。雖然達行桑是深受顧客歡迎的車型,但它也存在明顯的不足。於是,對它的操縱性、耐久性和整體風格都做了很大的改進。

  1957年製作完成數台樣車,在強度、振動、噪音等方面進行了極為嚴格的測試。在美國,日產對達特桑210進行了試驗,同時開發1.2升發動機以增加其出口競爭力。經過大量的工作之後,藍鳥310誕生了。1959年藍鳥1000、藍鳥1200同時在全國上市,出現了持續旺銷的局面。可以說,詳盡的市場分析、精細的技術開發加上完善的促銷手段使藍鳥一舉成名。

  重組與擴張

  隨著經濟自立體系的完善,1952年日本加入了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955年加入gatt。在汽車工業領域,於1961年首先實行了卡車、公共汽車的自由化。在此期間,轎車備受關注,日本政府決定到1964年底實現轎車自由化。在這種背景下,各公司紛紛降價搶佔市場使得各公司收益普遍下降,汽車業界重組呼聲日漸高漲。1964年,日產已經在世界汽車界排名13。為了進一步壯大實力,1966年4月20日,日產與prince汽車工業合併。使公司達到擁有資金398億日元、員工3萬餘人、月產能力6萬輛的規模。並且在公司經營項目中增加了火箭與紡織機械。又新增了gloria、skyline等4個系列的轎車和9個系列商用汽車,使得日產擁有10個系列轎車和23個系列商用車。

  1955年以後,日產亦逐步把出口業務作為企業發展的支柱。1958年日產的出口不足3000台,而到1963年出口已達4.5萬台。到了1966年,公司在堅持擴大出口的基礎上,提出了擴大出口方式的新思路;不是單純的擴大出口,而是根據不同的市場環境,著眼於提高競爭力,採取與市場相適應的經營策略。在市場開拓上,日產主要針對發達國家,50年代後期進入美國市場,60年代初期進入歐洲市場。1966年,日產在日本歷史上第一次公開徵集車名,引發了私人購車的熱潮,從848萬應徵信中選定的'sunny'終於成為一代名車。

  輝煌的歲月

  整個70、80年代,是日產汽車公司業績突飛猛進的時代。1971年櫪木工廠全面投產;1977年,九州工廠投產並且研製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工業用機器人;1978年,日產在汽車尾氣排放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將hc、co縮減至1/10,開發出'雙插頭速燃方式'等三項尾氣淨化系統,統稱為naps;1980年和1984年,位於美國和英國的日產製造公司成立。1981年,日產技術中心建成。1983年,在西班牙日產motor iberica公司開始生產日產途樂。同時,在美國的日產研究開發公司也正式成立。80年代末,日產汽車開始其獲獎歷程:pulsar、exa、langley和liberta villa榮獲86-87年度日本最佳汽車獎。silvia獲88-89年度日本最佳汽車獎。

  整個90年代的日產,是頗值得回味的10年。1992年,march成為首次獲得歐洲年度名車獎的日本車。該車是在英國日產製造公司生產的英國第二種當地生產汽車。同年,美國日產製造公司亦開始生產美國第三種當地生產汽車'altima'。1993年,西班牙日產moror iberica公司開始生產新型四輪驅動車terrano ii,1994年投產mistral並返銷日本。截至1996年,日產海外公司產量已經突破1000萬輛。1999年是最值得紀念的一年,日產與雷諾的合併轟動了世界。其間,各種傳聞不斷。但是,一個不可忽略的事實就是日產擁有的先進的技術開發能力與雷諾在產品開發、造型設計以及成本管理的長項有機結合起來,實現了優勢互補。日產在歐洲和南美等地將進一步拓展市場,使集團公司的全球佔有率提升至9.1%,成本效益渴望達到3900億日元。  

關于“汽車車標/東風日產”的用戶留言:

目前暫無留言

新增相關留言✍


返回首頁 | 📱 行動版 | 電腦版 💻
2009-2024 v1.22 a-j-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