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把刀實用查詢📘

成語詞典/深孚眾望


成語深孚眾望注音為ㄕㄣ ㄈㄨˊ ㄓㄨㄥˋ ㄨㄤˋ、拼音為shēn fú zhòng wàng、含義為孚:使人信服、信任、相信。在羣衆中享有威望,使大家信服,符合大家的期望。下面是更多深孚眾望出處、舉例等内容。

成語解釋

【名稱】:深孚眾望

【拼音】:shēn fú zhòng wàng

【注音】:ㄕㄣ ㄈㄨˊ ㄓㄨㄥˋ ㄨㄤˋ

【釋義】:孚:使人信服、信任、相信。在羣衆中享有威望,使大家信服,符合大家的期望。

【出處】:該提督老於戎事,忠愛性成……深孚眾望,其樸誠忠勇,早在聖明洞鑒之中。——清·劉坤一《提臣應行陛見暫請展緩折》

【例子】:他的能力和人品得到了大家的認同,可謂是深孚眾望,囙此,這次重大的任務由他來完成。

【序號】:2016082236

【Emoji符號】:🏾🐣👀
Emoji: 🏾, Code: 1F3FE Emoji: 🐣, Code: 1F423 Emoji: 👀, Code: 1F440


【宋體】:

深孚眾望 (宋體矢量字庫)

【楷體】:

深孚眾望 (楷體矢量字庫)

補充資訊


首字母索引

ㄚ(A) ㄅ(B) ㄘ(C) ㄉ(D)
ㄜ(E) ㄈ(F) ㄍ(G) ㄏ(H)
ㄐ(J) ㄎ(K) ㄌ(L) ㄇ(M)
ㄋ(N) ㄛ(O) ㄆ(P) ㄑ(Q)
ㄖ(R) ㄙ(S) ㄊ(T) ㄨ(W)
ㄒ(X) 一(Y) ㄗ(Z)

成語詞典提供兩種查詢方式,可按首字注音索引查詢成語,也可按首字拼音索引查詢成語,包含三萬多個成語、324條成語典故、200多則成語故事,上百個成语典故及相关历史人物故事,内容豐富、查詢方便,非常感謝您的使用!


關于“成語詞典/深孚眾望”的用戶留言:

新增留言

--111.246.60.158 (IP 位置 | 誰是 | 貢獻) 2018年7月7日 (六) 19:59 (CST)

留言:

  「深孚眾望」與「深負重望」意思雖相近。但「孚」與「負」兩字所搭配的對象不同:
  「眾望」是指眾人的企盼、希望。「孚」與「眾(人)望」搭配成「孚眾(人)望」,表示在群眾中享有威望、很使群眾信服。否定形式,則用「不孚眾望/難孚民望/不孚人望」。所以「深孚眾望/最孚眾望/素孚民望/極孚民望/不孚人望」用「孚」。
   「重望」是指崇高的聲望或指有重望的人;也指厚望;殷切的期望。「負」與「重望」搭配成「負重望」,表示享有崇高的聲望;極有聲望。所以「深負重望/頗負重望/最負重望/素負重望/極負重望」用「負」。「負」指享有。
  「孚」與「負」組成「孚眾(人)望/負重望」、「不孚眾望/不負眾望/不負重望」之語素,極易混淆。
   1.「孚眾望」使眾人信服(「孚」:使人信服)。通常前面用名詞(名、德、光)來搭配,如「名孚眾望/德孚眾望/光孚眾望」(名聲使大眾信服。「名」:聲譽、令聞。「德」:品行、作風。「光」:榮耀、榮譽)。或用副詞來修飾,如「深(最、頗、極、素、久、甚、夙)孚眾望」、「克(允、足、堪、素、向、必、能)孚眾望」(克:能。允:實。足:堪。向:向來、一直。必:一定、肯定。能:可以、能夠)。表示貶義的否定形式,則用「未孚眾望/難孚眾望/不孚眾望」(不能使大眾信服。)
   2.「負重望」○1享有崇高的聲望(「負」:享有、具有)。《明史紀事本末•卷42》:「(王恕)負重望,其居塚宰,銓政多釐正焉。」或用副詞,如「深/最/頗/極/素/久」來修飾,表示極有聲望;享有很崇高的聲望。如《明史•本傳》:「陳仁錫秉性梗直,為人正派,以講官而深負重望。」○2肩負重望(「負」:擔負、背負。重望:厚望;殷切的期望)。如「身負(成敗、父母、人民)重望/擔負(振興經濟、造福百姓、破紀錄)重望」。○3辜負深厚的期望。(「負」:違逆、辜負)。如「有負選民託付重望」、「不負父母重望」。
    3.「不孚眾望」不為大眾所信服,是貶義詞,側重在對人(批評、否定)的一貫評價。亦作「不孚人望/不孚民望」。而「不負眾望」與「不負重望」(「負」:辜負),是褒義詞,這兩個詞語側重程度不同。「不負眾望」指不辜負大眾的期望,其中「眾」指大眾;眾人;而「不負重(厚)望」不辜負深重(殷切)的期望,其中「重」指深重、深厚。如「身肩重任,不負重(厚)望」、「不負父母(恩師/組織)重望」、「不負廣大讀者厚望」。

新增留言

--61.223.46.50 (IP 位置 | 誰是 | 貢獻) 2018年7月29日 (日) 15:47 (CST)

留言: 三.「孚眾望」、「副眾望」、「允眾望」、「洽眾望」與「符眾望」皆有“得民心,合民望”的意思。「孚眾望」常見於清代典籍史冊,而「副眾望/允眾望/洽眾望/符眾望」則較常見於明朝以前的史料記載。

1.「孚眾望」使眾人信服;符合眾人的期望。(孚:信服;符合)。如「深孚眾望/式孚民望/不孚眾望/不孚民望」。

見於清•劉坤一〈提臣應行陛見暫請展緩摺〉:「該提督老於戎事,忠愛性成……深孚眾望,其樸誠忠厚,早在聖明洞鑒之中。」 見於《清史稿•列傳一百四十五》:「授山東按察使。承惠前官畿輔,不孚眾望,及復起,頗思晚蓋。」(晚蓋:以後善掩前惡) 見於清•李海觀《歧路燈•第五回》:「他們說的那幾個,看來不孚人望,將來卻怎的?」 見於清末民初•梁啟超《飲冰室全集》:「夫所謂君主之惡者,則任用不孚民望之大臣以病民也。」 見於清•薛福成《庸盦筆記•軼聞•盾鼻隨聞錄》:「(汪堃)任四川永寧道員,以性情乖僻,不孚輿望,屢掛彈章。」

2.「副眾望」洽眾望;與眾人的期盼相合,(副:相稱;相合;符合),如「甚副眾望(甚洽眾望)/能副眾望/難副眾望」、《晉書•卞壺傳》:「卞令忠貞之節,當疏於竹帛。今之追贈,實未副眾望,謂宜加鼎司之號,以旌忠烈之勳。」、唐•白居易〈除裴垍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制〉:「宜登中樞,以副僉望。」(僉望:眾望)、《資治通鑑•唐中宗神龍元年》:「同心協力,以誅兇豎,復李氏社稷,愿殿下蹔至玄武門 以副眾望。」、《宋朝事實類苑•卷第十七》:「皆譏(晦叔)循默,不副眾望,晦叔亦不辯也,而同僚或為辯之。」、南朝•梁•沉約〈王茂加侍中詔〉:「顯命載加,允副僉屬。」(僉屬:眾望)

3.「洽眾望」合人望;與眾人的期盼相符合,(洽:合、符合),如「允洽眾望/素洽眾望/未洽眾望/不洽眾望」、明《續三國演義•第七十回》:「成都王亦武帝之子,當今皇帝之弟,功過齊王,甚洽眾望。」

4.「允眾望」符合眾人的期盼,(允:符合、允符),如「克允眾望/實允眾望/允符眾望」、唐 •韓愈 〈舉錢徽自代狀〉:「況時名年輩,俱在臣前,擢以代臣,必允眾望。」

5.「符眾望」符合眾人的期盼,(符:符合、相稱),如「允符眾望/甚符眾望/名符眾望」、《宋大詔令集•卷第一百二十》:「展嚴恭之禮,獲擁神休;覃霶霈之恩,式符眾望。」、唐 •王鎔〈薦幽州權兵馬留後李全忠表〉:「苟將付以元戎,誠謂雅符眾望。」

新增相關留言✍


返回首頁 | 📱 行動版 | 電腦版 💻
2009-2024 v1.22 a-j-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