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把刀實用查詢📘

報刊雜誌/國內電影娛樂類雜誌現狀分析



  《中華讀者報》最近載文稱,目前國內電影雜誌有三種類型,第一類:讀者為碟片發燒友,內容偏重歐美電影介紹。這一類雜誌中最專業的當屬《銀幕內外——DVD》,《環球銀幕》、《電影世界》的專業級別要低一些。《銀幕內外——DVD》可以說是為碟片發燒友度身定做的專業的碟片收藏指南讀物。內容包括正版DVD的出版消息、碟片評論、收藏指南等等。其中一部影片幾個不同版本的DVD的詳細介紹以及正版碟片的菜單介紹,恐怕只有發燒友才有興趣。除此之外,該雜誌還有一些DVD的硬體設施介紹,供發燒友參考。另外兩本雜誌與其相比內容稍為龐雜,但特色不太鮮明。《環球銀幕》相對來說更偏重歐美電影,而《電影世界》則有一些少量的八卦新聞來增加它的娛樂性及可看性。

  第二類:讀者為超級影迷,內容偏於綜合。這類雜誌有著明顯的影迷色彩,給人的感覺是一群影迷在辦刊。《看電影》、《新電影》為此類雜誌的代表。《看電影》這本掛著四川峨影廠的牌子、在哈爾濱出刊的雜誌,不但時效性較強,每期還會有主打專題推出。此外,每期提供的最新華語及歐美電影票房排名,可成為影迷購買最新碟片的依據之一。《新電影》最大的特點是利用自己所屬中影集團的優勢,每期強勢推出人物專訪。記者的採訪能力也具有一定專業水準,一般不會流於陳詞濫調。在影片的選擇上,它更多關注的是一些文藝片。當然,一些時下流行的影片也會得到這本雜誌的關注。

  第三類:讀者為非影迷,內容偏於綜合。這類雜誌中既有曾深受讀者喜愛的老刊,也有一些不為人知的新手。它們的共同特點是以計劃時代的辦刊思路,欲分今日市場之一杯羹,多少有些力不從心。受眾定位不明確,文章策劃和寫作缺乏意趣,版式設計缺乏創新。 該文認為,影片、人物、專題是現在電影雜誌的三種武器。有著明確受眾定位的雜誌都會在這三個方面下功夫,或者齊頭並進,或者擇一而專。影片介紹無疑是電影雜誌的最基本功能。但如果僅僅局限於故事梗概,就會無人問津。現在的影片介紹注重細、新、廣。細到介紹影片的各種幕後花絮、包括跟蹤記錄劇組人員每天的日常行為;新到好萊塢最新影片的細緻介紹;廣到在介紹好萊塢的同時不忘介紹伊朗、阿根廷、埃及的電影,用全球視野滿足讀者的資訊需求。 人物專訪是電影雜誌的另一致命武器。但此類訪談推出的一定要是電影界的重量級人物,否則不如不做;採訪的角度要獨特、問題要一針見血,具有專業性。無關痛癢的人物和低級弱智的問題只會讓讀者起膩。《看電影》一篇姜文專訪曾“惡毒地”展示了一個電視記者採訪姜文遭拒的全過程。吃閉門羹的原因就在於記者的問題不是大而無當就是太過業餘。這種問題同樣出在電影雜誌中。 專題報導是最能體現編輯策劃水準和業務能力的一種武器。具有時效性的專題能將一年中全世界最為重要的影事一網打盡,在最新時間內給讀者提供爆料大餐,如奧斯卡頒獎禮、戛納電影節、香港金像獎、臺灣金馬獎、上海電影節等等。國內的電影雜誌已經開始向國際知名的著名影事派出記者,獲取第一手素材,而不僅僅是販賣二手資料。好的專題報導的另一功能是變腐朽為神奇,用一個主題將有史以來的同類影片或影人做系統介紹,既增加了報導的厚度,又為讀者做了一定程度的啟蒙。 該文認為,電影雜誌存在著三種毛病。第一種毛病是以拯救中國電影為己任,負載了太多不該負載、也負載不起的責任。作為商品,一本雜誌首先要有讀者,要能盈利。至於中國電影的崛起或復興,那是電影人和行業管理者的責任,非一本雜誌所能為。第二個毛病是固步自封,眼睛向上。有的雜誌年年起來喊改版,年年都是一個樣。或者為了維護自己的小圈子,或者為了省力省事,或者是缺乏良好的機制,總之是拼湊成文,應付了事,不求有功於市場,但求無過於上級。領導、朋友、圈子,都照顧到了,惟獨沒有照顧到讀者。第三種毛病是缺乏專業知識。從小處看,是一些具體的知識性錯誤屢見不鮮,貽笑于普通讀者(更別說大方之家了);從大處看,雜誌缺乏根本的策劃和執行能力。 該文認為,要辦好電影雜誌,還得向讀者看齊,向影迷——往往是一些比專家更專家的人——看齊。

關于“報刊雜誌/國內電影娛樂類雜誌現狀分析”的用戶留言:

目前暫無留言

新增相關留言✍


返回首頁 | 📱 行動版 | 電腦版 💻
2009-2024 v1.22 a-j-e-3